乘用车: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9.1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增长8%,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595.5万辆,同比增长9%;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30.7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0%,较上月同期增长1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934.9万辆,同比增长12%。新能源: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69.7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10%,较上月同期增长11%,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8.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826.7万辆,同比增长24%;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72.4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10%,较上月同期增长19%,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渗透率55.4%,今年以来累计批发966.8万辆,同比增长31%。9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4.3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下降10%,较上月同期下降4%。9月第二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6.1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增长15%。9月第三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6.5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9%,较上月同期增长10%。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9.1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增长8%;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595.5万辆,同比增长9%。2025年9月车市零售开局走势平稳,相对于2023年基本持平,但弱于2024年9月初的表现。由于2024年7月底开始的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8月零售走强超预期,但厂商的8月目标并不高,因此部分经销商去年8月末销量转到9月初,实现月度销量进度的更均衡,受此影响今年9月初的车市出现一定的负增长,尤其是部分地区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实施更考虑补贴的可持续性,因此部分地区的销量走势偏慢。由于去年9月17日是中秋节,周度销量基数偏低,因此本周的同比表现较好,但增长没有超越周度的日均贡献,市场走势仍相对平稳。本次成都车展推出大量新款车型,部分新品定价一步到位,引发热销。目前车市的乘用车百人保有量偏低与高端车型过多的供需矛盾加大。这些车展车型更多的是“523”的特色,车长5米、宽度近2米、轴距近3米,目前仍处缓慢增长期,由于缺乏入门级普及类爆款重磅车型,新品贡献度低于预期。9月将进入“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叠加国补资金全面落地及地方性购车补贴密集跟进,部分地区补贴先到先得,消费者购车热情释放。目前地方补贴政策偏向于补贴高价车型,一些地方推出分档补贴的政策,不利于主流车市的发展,不利于小城县乡市场的车市普及,进一步抑制了车市的增长速度。9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日均批发4.4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下降5%,较上月同期增长9%。9月第二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日均批发6.7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下降1%,较上月同期增长26%。9月第三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日均批发7.6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6%,较上月同期增长13%。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30.7万辆,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0%,较上月同期增长1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934.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2%。随着反内卷工作的不断深入,头部车企在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并保障产业链的资金逐步改善,降低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因此自身的盈利压力仍很大,厂商国内销量提升更为谨慎。国内稳健出口强,二季度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局面向好,部分海外市场增长良好。7月自主新能源的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到16%,俄罗斯8月零售较好,去库存压力减少,推动汽车出口持续提升。随着中国插混和普混等车型的出口力度加大,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对国际品牌的冲击会逐步明显,按照近20年的中国耐用消费品的出口强势增长的经验,自主新车和海外营销体系的建设将带动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持续走强。根据国家金融局交强险数据,国内商用车交强险数据的2025年商用车强势增长。由于新能源车强势增长和政策促进车辆更新,8月商用车国内销量实现24.6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1%。2025年1-8月商用车国内销量实现201万辆,同比增长8%,相对于2022年以来的商用车平稳期,今年创出近几年新高的良好水平。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57.9万辆,同比增长84%;2025年8月份达到7.36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3%。在2024年末政策翘尾后,2025年1月新能源表现相对较弱,2-8月同比暴增,1-8月累计达到50万辆,同比增长55%。从2019-2021年,整个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在3%左右水平,2022年达到9%,2023年达到11%,2024年全年达到20%,2025年1-8月渗透率就达到25%的良好水平,体现了新能源商用车强势增长的良好态势。2025年8月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30%,其中的卡车新能源渗透率23%,客车新能源渗透率63%,较同期均有大幅提升。新能源商用车国内市场在政策推动下的表现相对较强,燃油车出口较强,形成政策推动下的特色市场格局,传统燃油车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持。5.“十五五”规划的中国汽车全球销量乐观预计达4000万辆,年均增长3%中国车市呈现波动增长的特征,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民工收入大幅增长,推动各行业的消费表现较强。“十五”和“十一五”是中国汽车高速发展的时期,随后进入“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中国车市低增长,“十四五”期间中国车市实现了年均6%的爆发式增长,增长动力主要是新能源拉动的乘用车内需和汽车出口。展望“十五五”期间的汽车行业,乐观预计总体汽车厂商总量达到4000万辆,“十五五”年均增速在3%,出口年均增长9%,实现持续较强,内需实现年均近2%的微幅增长。很多人对未来中国汽车全球销量4000万辆的预期是不相信的,但相信国际市场潜力和挖掘内需的普及增量后的国内消费潜力仍较大。未来乐观预计汽车总量突破4000万辆的增长动力是三点,首先是主要普及中西部和小城县乡市场,这些地方汽车普及应该逐步高于北京、上海等核心大城市;其次是电动化带来的汽车保有周期缩短,毕竟芯片和电池的有效寿命周期估计只有10年左右,很难与传统发动机车型的18年使用寿命对比,因此保有量不变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第三是海外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中国是世界工厂,广大全球南方市场未来必然是中国汽车的巨大发展空间,更多人乐于买中国性价比高的新车,而不是欧美日韩的低价的二手车。2024年的俄罗斯汽车市场总体销量达到183万辆,同比增长91%,创出近期销量年度新高。2025年8月俄罗斯汽车销量达到13.5万辆的水平,同比下降21%,环比增长1%。1-8月俄罗斯车市的累计销量87万辆,同比下降26%。中国车企2021年初在俄罗斯市场已经逐步崛起的状态,但份额在5%左右;2023年中国车企抓住了俄罗斯国内市场需求相对旺盛,而供给不足的特征,实现了突破50%的份额;2024年自主品牌在俄罗斯6-9月的月度份额又突破了60%,实现了中国车企强势增长的表现,2024年在四季度自主份额下降到54%,2025年1-8月俄罗斯的中国自主车企份额回升到57%,8月自主车企在俄罗斯份额回升到60%。2023年中国出口俄罗斯100万辆车,自主的俄罗斯市场销量48万辆,销量是中国自主出口量的48%。2024年中国出口俄罗斯128万辆车,自主的俄罗斯市场销量107万辆,自主的俄罗斯市场销量是中国自主出口量的84%。2025年1-8月中国出口俄罗斯28.8万辆车,自主品牌俄罗斯销量49.6万辆,当地销量是中国出口的172%,终于实现了大幅去库存的走势。面对俄罗斯市场的复杂环境,自主品牌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略意义重大。自主品牌的整车官方车口,平行出口、绕道出口、本地化建厂、合资组装等各种模式齐上阵,大量的品牌群狼作战,实现了很好的效果。规范出口对俄罗斯是不适合的,尤其我们面对是俄罗斯的针对性干扰措施,一定要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下发挥群众优势,实现创新式发展。中国车企在在俄罗斯加速本土化生产与供应链重构,多项举措改善状态。首先是针对俄罗斯进口关税阶梯式上调深化CKD组装模式,建立区域生产基地。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并缩短交付周期。搭建区域配件中心仓,将核心部件本地化率提升至60%以上,降低供应链风险;其次要做好产品提升技术适配与极寒环境专项研发。针对俄罗斯零下50℃极寒气候及复杂路况,需强化低温电池管理系统、全地形底盘调校及防腐蚀工艺,通过防腐工艺将故障率降低30%;第三是做好全渠道售后服务体系升级。针对俄罗斯偏远地区维修响应滞后问题,构建“中心仓+移动服务车+授权修理点”三级网络,提升服务覆盖率至90%以上;第四是品牌价值重塑与精准营销。针对俄罗斯消费者对“低价低质”的刻板认知,通过技术背书与场景化营销建立高端形象。同时开发欧亚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线上选配+线下提车服务,利用人民币结算体系降低汇率波动影响。